发布日期:2017-01-02点击量:662
近年来,我国出现大面积的“电荒”,国家电力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为缓解电力紧张状况,国家加快了电力投资步伐,这使得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环境“急转直上”,整个行业订单充足、任务饱满,电站设备行业更是呈爆炸性增长,主要骨干企业承接的订单任务空前饱满。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2004年电工电器行业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7.41%,电力设备业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也同样大幅增长。
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自然是难得的投资品种,各大咨询机构都对该行业作出了增持的建议,但是当投资者打算真正去投资时,却发现面临这样的尴尬:该行业的股价早已提前反映了其投资价值,行业市盈率比市场平均水平高30%,市净率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并且现在是该行业的景气周期高点,从投资的角度看,此时继续介入不合时宜。
抛开上述的尴尬不说,仅就该行业目前的状况来看,要一直保持现在的赢利水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电力设备行业目前的赢利水平是建立在如下两个基础上的,而这两个基础正逐步松动:一是电力系统的垄断,二是电力系统在电力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大手大脚。
电力设备行业具有垄断特征,国家对这一产业仍采取许可证制度。比如电站设备的制造需要资质证明,在输变电重大工程的招标中,国外的企业必须和国内的企业联手才能投标等。可以说国内的电力设备企业是在国家的保护之下才有今天的业绩,其所谓的“竞争优势”是保护政策。而这种保护逐步消失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对垄断产生的腐败和低效痛心疾首,一旦国家保护的力度减弱了,国内的电力设备企业还能拥有现在的市场份额吗?如今核心技术大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甚至连外包的订单都流到了国外厂商的手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重点已经从贸易和技术转让变成生产基地,从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目的就是占据中国巨大的市场。而目前我国电力设备企业问题重重,比如低压电器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在50%以上,研究、开发投入与国外大公司相差甚远(近100倍)。至今我国低压电器设计仍未摆脱仿制为主的形式,具有原创性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所以我国的电力设备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是可以想见的。
由于电力投入基本都属于国家投入,所以电力公司在设备采购时大手大脚,而这种状况是不可能持久的。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随着对电力资金使用的监管到位,电力系统在设备采购时很难再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电力设备供应商的利润空间。目前主要发电设备类的上市公司都是老国企,经营效率低下,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效率低下,历史包袱重。这些都使得人们有理由担心该行业的前景。笔者认为,电力设备类上市公司近几年的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需求的增长(是外部因素导致的增长)、国家给予的垄断保护和大手大脚的国家电力建设投资,而不是其自身具有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情况下,到底该不该投资电力设备行业?要不要加大电力设备业的投资比重?如果要投,又该怎么个投法?这些问题还真不容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