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1-02点击量:364
大概是春天到了,最近股市利好消息不断,乐观预期盛行。
不过,仔细分析,这些预期的根据不外乎宏观形势向好、资金充沛、具体的技术创新举措如融资融券、T+0开闸等,这些举措的确具有资金放大效应,其目的是搅活股市的一池春水。
如果这些利好的理由能够成立,那么以前的股市走熊的原因就只能挖掘到资金不够活跃、技术创新手段不够这些,这是与历史事实相悖的倒果为因之论。事实上,中国股市曾经很活跃,场外资金也一直很充沛,我们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创建了一个资本交易市场,速度不可谓不快---只是一些原因使股市停摆了。
现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认为,股市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而证监会前首席顾问梁定邦近日直言,这只是解决历史问题,中国股市前途漫漫。
目前的股市是历史机遇吗?要看从什么角度出发来看。如果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确实如此。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催生了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安然、世通等案件催生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全赖政府以铁腕治市、以巨额民事赔偿保障股民利益,才能挽股市狂澜于既倒。中国股市长时期丧失市场功能催生了股改,中小股民的利益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以看出,所谓历史机遇的另一面是历史陷阱,如果把握不住机遇,只会跌入万丈深渊。
到目前为止,中国股市撞上的第一堵南墙是市场失灵。规则严重失范导致的市场失灵是融资铁胃不可逾越的,被谑称为"圈钱地"的中国股市居然长时间停止了新股发行和再融资。
以证监会为主的政府机构铁腕显示出了威力,包括券商大重组、上市公司退市,以及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基础制度完善以前不对融资开闸等措施,使得股市开始回聚一定的人气。此时,若将股市的些微回暖归功于重大利好消息、资金充足、技术创新等等客观因素,既抹杀了改革者制度建设的努力,同时将导致下一步对于改革路径的错误选择,即以技术创新代替市场改制、以引入资金代替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中国股市目前遭遇的第二堵南墙是制度,法律与行政监管规章开始起到汰恶助弱扶优的作用。最近市场风波迭起,从深发展前董事长周林被刑拘到
ST东源陈凯案发,以及北大青鸟系重重疑云曝光,既说明中国股市的原罪回溯以及制度建设远未到头,也说明制度建设开始见真章。
另一方面,在海外上市回流问题上,在国有上市公司股改问题上,监管主管机构都面临着重重压力:如果向既有潜规则妥协,则关键时刻的制度建设将毁于蚁穴,如果不妥协,则不能不面临资本市场的机构生存危机与A股市场和自身地位边缘化的威胁。
何去何从?目前主管部门采取分门别类、由表及里的监管方式,由此导致对各机构可能监管松紧不同,机构"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格局初定。这固然可以稳定市场大势,但在此过程中,向既得利益者妥协的趋势不可忽视。须知大机构并非合法经营的天然代言人,而最近,以技术创新为名实则是扩大监管地盘与市场份额的行动---权证创设、股票质押贷款、将货币基金每日计提销售服务费的方式引入到债券基金等---在道德风险未受控制的情况下,都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主力机构的"冷静"和游资"躁动"的反差,管理层正在考虑的扩容政策和市场高位运行之间的反差,说明市场仍处于不安的躁动过程中,需要固本培元。允许市场失信获利就等于竭泽而渔。有关部门与投资者应该有股改持久战的准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股改的一个段落并不等于股改的成功,提前庆功未免失之轻率。(摘自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