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1-02点击量:436
前两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均增长9.5%今年预计仍然增长9.4%。与兴旺的宏观经济不相称的是,我国股票市场却始终萧条。2005年末,并没有出现热望中的重大转折。相反,债市繁荣、权证火爆、基金走强的背后,是G股贴权、大盘走软,A股市场资金流失。
中国股市的前景,取决于现有存量公司的价值,更决定于未来新增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新增资金的规模。而增量资产又决定于未来市场制度的变革、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有关政策安排。展望2006年的中国股票市场,后者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必须跳出市场看市场,才能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
中小板可能先恢复增量
截至目前,完成股改和已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总数已达350家左右,占两市1358家上市公司不计纯B股公司的四分之一,总股本为1800多亿,占所有A股股本接近30%。按照目前的进度,新老划断的时间指向明年二季度。在此之前,中小企业板有望率先恢复新股发行。
恢复新股发行不应视为市场的利空因素,但是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新股发行的质量和数量应从严控制。从长期来看,新股发行质量对市场的影响最为突出。根据现有信息分析,新股发行的条件要放宽,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目标是实施注册制。
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正在拟定,其中一个主要变化,是从重视过去三年的经营业绩转变为是否具有持续稳定发展能力和成长性方面来。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如何确保上市公司具备真正的持续稳定性,如何防止信息欺诈和恶意圈钱。这可能是2006年证券市场最大的政策不确定性。
中小企业板率先股改完毕,理应率先恢复新股发行,这有利于为主板市场的新老划断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小企业板本身具备诸多优势:规模小、监管严、机制灵活、历史问题少、公司治理水平完善、细分行业龙头较多、发展潜力较大等。率先恢复新股发行后,“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中小企业板应将更加受到各路资金的青睐。
经过长期的准备和筛选,目前投资银行已经预备了相当一大批素质优良、具备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发行项目。尽管实施了全流通,这些企业的发行和上市价格仍将会享受到高于主板市场定价水平的溢价。因此,现有中小企业板的股票价格走势也应该受到影响,先抑后扬的可能性比较大,继而会出现新老中小板股票整体走强的局面。因此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中小板指数,逢低介入优质公司,总体收益水平应该会强于主板市场。如果中小企业板率先实施T+0,效果尤甚。
2006年,中小企业板的上市程序和审核办法方面存在较大的创新空间,如得有效进展,将会更大激发国内外创业资本的参与热情,加之权贵资本的变相参与和推动,中小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总之,在主板市场存在积弱难返风险之际,中小企业板将当仁不让地成为我国大陆资本市场潜力最大的一匹黑马。
权证带来的T+0憧憬
尽管权证的经济价值和作用远不及A股市场,但是,就像其他衍生品一样,一旦被创设,很容易后来居上、反客为主。加之炒新因素,目前规模很小的权证市场的活跃程度却已让闻名世界的香港权证市场都自愧弗如了:一个宝钢权证的日成交额曾经占到整个沪市A股成交额的三分之二;三只权证周成交283亿元,竟然超过了沪市所有股票的周成交总和;单日三权证成交额也一度占到深沪两市日成交金额的三分之二。
因为权证交易本身具有诸多优势,随着新权证的不断上市,证券市场可能会出现“全民炒权证”的局面,而且权证牛市将导致大部分权证价格背离其价值。权证市场的不断升温和火爆,至少说明了三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一、“T+0”制度是受到市场欢迎的;二、市场从来不缺资金,缺乏的是制度。
A股市场是否会恢复“T+0”交易制度,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2006年A股市场运行格局的重大问题。任何制度都是双刃剑,“T+0”也不例外,关键是把握运用时机。如果市场持续低迷不振,改革难以为继的风险就会加大,更遑论市场复兴。当务之急是必须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激发A股市场的活力。
从这个角度看,尽早恢复A股市场的“T+0”是比较明智和必要的。那种认为“T+0”会加重A股市场投机气氛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是否实施“T+0”并非一个市场或者一个投资者更偏重投资还是投机的决定性因素。何况,股票市场本来就应该投资与投机并重,否则就会缺乏活力。
对于一个四年多来连续走阴的市场,积极引入包括投机游资在内的各种性质的资金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可以遏制大量游资地下或非法活动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冲击。目前舆论认为,在中小企业板和封闭式基金率先实施“T+0”的可能性比较大。
强化机构对市场的信心
截至2005年11月28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达5008.2亿份,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到52家,其中,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0家。政府必须从资本管理角度合理合法引导国内外资金的投资行为,在这方面努力争取到增量资金——做到净流入,这方面的工作与证券市场的未来形势息息相关。
QFII成员和资金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展,但是监管部门要在合法范围内确保这些外资投资于失血过多的内地股市,而不是变相转移到其他投资领域。
国内资金到境外证券市场的投资活动应该限制在合理范围内,要争取用增量资源和制度创新给这些境内资金重树信心,以坚定的决心和光明的远景扭转社会各阶层对国内证券市场的看法。对一些大型机构如社保基金,要积极争求他们对国内证券市场的意见和要求,力求把他们的投资留在国内。在一定程度上,留住诸如社保基金这样的国字头的大型投资机构,就留得住广大股民的信心。
另外,在投资活动中应注意理性看待和控制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活动。事实证明,一些外资购并上市公司后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乐凯胶片和华北制药等外资并购案例,并没有看到外资对上市公司有任何实质性贡献,这样的外资并购还是少一点好。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在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不能坐视或者纵容任何势力以任何手段继续危害上市公司和广大股民的利益。
新的《证券法》和《公司法》将付诸实施,这将为证券市场的资金开禁提供难得的机遇,尤其亟需尽早引入银行资金和大力发展私募基金。这方面,需要监管机构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争取。这方面的进展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证券市场的运行态势。希望监管部门不遗余力地推进,毕竟,证券市场需要大家的参与,这不但是资金供给的问题,也事关证券市场的生存地位和发展空间。
债市与金融创新活跃
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和成交量不断放大、品种结构逐步趋于完善,受稳定的低利率因素鼓舞,一级和二级市场空前活跃,正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尤其后来居上,日益成为备受企业重视的筹资手段,这与股票市场的低迷形成极大反差。预计上市公司恢复再融资后,可转债融资将再度成为优质上市公司的首选融资模式,因为相比权证式股票再融资,可转债的股价折让率要小得多。
2004年4月,国债指数从91.10点开始上扬,经过一年半的牛市,于2005年10月达到109.73点上涨幅度高达20.45%,截至今年11月末收报107.24点。以银行和保险机构为主流的资金,分享到了可观的债券投资收益。不过,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下降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在世界主要国家利率上扬之时,国内利率风险也有可能逐步显现,因此,债券市场在高位盘整阶段结束后,面临逐步降温的变数。这对股票市场是一个潜在的积极因素。
2006年,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空间较大,住房贷款证券化将首当其冲,保险及部分国企财务公司等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机构,将获得新的投资渠道。股市资金面临新的考验。
金融期货,尤其是股指期货的开办条件并不成熟。市场本身的稳定程度、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制度和监管层面的条件,都不支持在近期开设股指期货。贸然推出股指期货无异于拔苗助长、自毁长城。股指期货将把证券投资的风险扩大化、复杂化,尤其不适合普通的中小投资者,因此,投资者不妨把股指期货看作A股市场的利空因素,一旦监管部门宣布开设,可以考虑暂时减少对主板市场的投资,或者选择购买基金,把投资交给专业机构。
综上所述,2006年的中国股市仍将处于整合阶段,制度和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大,一系列制度变革和规则创新的风险是影响市场运行态势的首要因素。在尚未明朗之前,预计主板市场的资金增量将会比较有限,主板市场的股价走势将总体震荡下行,两极分化会愈演愈烈。
因此,投资者在2006年的投资中宜密切关注新制度、新政策的出台尤其是新股发行办法,总体上采取保守投资策略。如果主板市场继续实施“T+1”交易制度,那么在资金分配上,要重点投资制度先进的中小板市场。同时,封闭式基金值得参与。有条件的,适当投资B股市场。操作技巧较好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风险收益都较高的权证交易,但要注意控制资金比例,原则上最多不能超过30%。从行业来看,建议重点投资油气、煤炭、有色金属等能源或矿产资源股,以及可能受益于新农村运动的生产和消费热点类公司。(摘自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