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1-02点击量:495
相对于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快速扩张,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成立一直进展缓慢。近期知情人士更是透露,出于对目前证券行业调整的考虑,证监会暂停审批新设合资证券公司,但继续受理由现有证券公司改组的合资证券公司的设立。
据称,证监会当前工作的重心是对国内证券公司的调整,券商“裁军”是未来一年多里的趋势。同时,由于合资券商基本是以投行业务为主,极大增加了承销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因此在现有的情况下不适合再增加新的合资券商。
暂停审批
“今年以来,证监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处理券商上报自查材料并对券商进行整治,起码在6月份前,合资券商的审批不会受理。”上海某证券公司负责人表示。
据知情人士介绍,监管层对于证券公司整治目标之一就是实现行业的逐步集中,现有的130家券商中将会有大半面临关闭或者兼并,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新设合资券商在短期内明显不合时宜。”
前不久签定合作意向的美林证券与华安证券,目前的合作进展就较为缓慢,华安证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双方仍然处于筹备阶段,尚未向证监会上报审批材料。
自2002年7月1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颁布实施以来,国内券商大多把引入外资参股介入管理和决策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从目前的情况看,在证券行业对外开放以来的近三年时间里,合资证券公司在帮助解决我国证券公司问题上所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引进外资的目的在于提高国内券商的经营水平,从而提高盈利能力,但现实的情况由于受经营范围所限,合资券商的示范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分析人士认为。
海际大和证券副总经理李军认为,外资进入证券行业,好比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实施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但是,这一战略在证券业实施需要其它的前提条件,而效果如何,则要看中方如何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
外资少胜多
合资券商进展缓慢,或许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外资对经营权的要求。虽然外资在合资券商当中所占的比例有限制,但是几乎所有的外资都希望主导经营。而且,现在外资在经营中已经占有绝对的话语权。
2002年12月18日,中国加入WTO后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证券获准设立。时至今日,湘财证券上海管理总部的一位人士称:“目前华欧国际的经营基本上是按照外方的思路进行,我们主要还是以学习的态度跟对方合作。”
合资券商迄今坚持着双元结构的股权合作模式,然而,这并不代表外资股东不作为,相反,外资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增持冲动。
股权分配一直是问题所在。由于有外资持股不得超越33%的政策限制,部分外资不得不变着法儿地谋求话语权,于是有了多元股东结构下的并列第一大股东,有了少数股东控制局面的少胜多现象。
目前合资券商主要在投行业务上“抢食”。以华欧国际为例,2004年是华欧国际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完整业务年度,全年共完成7单主承销和保荐业务,其中包括5单IP0项目和2单再融资项目,总融资额近30亿元。
不过,到目前为止,包括华欧国际、长江巴黎百富勤等在内的合资券商所承销的项目基本上集中在中小企业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