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1-02点击量:778
10月16日,新股复星医药开始国际配售,为沉寂多时的港股市场打上一针强心剂。
招股资料显示,此次复星医药发行共计约3.36亿股,其中约3.025亿股(约90%)为国际配售部分。新股发行价介于每股11.8港元至13.68港元之间,募集资金总额最多约45.97亿港元,计入15%的超额配售,募集最多52.9亿港元,计划10月30日挂牌。
有参与今日路演的投资者对本报记者表示,有不少投资者对复星医药表示兴趣,此次上市成功应当不成问题。若成功上市,复星医药将成为继伊泰煤炭(3948.HK)上市后,今年港股市场上集资金额第二大的新股。
目前,复星医药已锁定两名基础投资者,即美国保德信金融及世界银行(微博)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招股资料披露,二者分别认购价值约50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的新股,限售期6个月。以定价低端每股11.8港元计,两大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4927万股,占发行总量的2.2%(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行使)。
“(复星医药的)定价区间比A股价格有一定折扣,定价区间相对合理。”瑞银全球资本市场部亚洲区主管朱俊伟坦言,近期市场整体环境不错,尽管IPO还未完全打开,但复星医药有望为IPO市场破冰。
谨慎并购整合
根据招股资料,此次国际配售募集所得资金中,48%或约19.54亿港元将用于收购以及与医药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进行整合;23%用于偿还债务;19%将用于为现有研究及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余下10%作为一般营运资金。
从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复星医药涉及多项兼并收购,合计完成11笔并购交易,涉及现金总计约人民币30亿元。
德银认为,借着收购资产和内部整合,中长期来看,复星医药可能获得高于行业水平的盈利增长,该行预计2012至2014年盈利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3%。
不过,大量的兼并收购也让有些投资者心存担忧。
“最大的担心是投资多过制药。”一位投资经理会后对记者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复星医药有较多兼并收购行为,这可能会影响到其盈利的稳定性。
对此,瑞银在其报告中也指出,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的盈利总额中,仅16%来自核心业务,其余皆来自投资。由于相关投资入账、变现时间不同,加之复星医药对相关投资的自主能力有限,让其盈利表现存在一定波动。
“在公司过去发展过程中,并购整合确实是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执行董事兼董事长陈启宇坦言,但从公司角度来说战略是非常清晰的,复星主要集中制药业务,并购整合实际上也是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做出布局,提升经营效率,同时为未来的内生式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目前,除了自营业务外,复星医药持有国药控股32%的股权,还包括1家香港上市公司、7家深市上市公司、2家沪市上市公司及1家美国纳斯达克(微博)上市公司。
陈启宇表示,复星医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并购目标,将继续围绕治疗领域完善产品线及提升市场占有率,相应地,并购整合项目也会围绕这个目标寻找合适的收购对象,可能是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也有可能是研发到一定阶段即将上市的产品,管理层会非常精心地把握并购过程。
瑞银指出,复星医药受益于新产品销售及销售渠道的扩张,撇除潜在收购价值的情况下,其2011年至2014年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约19%,仍高于同业17%的水平。
暂无计划增持国药
2003年,复星医药开始投资国药控股,分享协同效应。首席财务官乔志诚介绍,2010年,复星医药的制药业务通过国药控股渠道分销实现销售额1.66亿元,2011年增至2.27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达1.99亿元。
“国药控股是复星医药已经持续发展了10年的一项重要业务。”陈启宇表示,不过,复星医药目前还没有增持或者减持股权的考虑。他介绍指,过去几年,复星医药与国药控股在一些市场合作,共同讨论了如何应对招标及与医院合作、如何管理库存等问题,而对本土制药公司而言,保证良好发展的一个趋势正是更多地与国药控股这类龙头分销公司合作。
截至去年底,复星医药在全国自有药房已经有640个,不过,陈启宇强调,复星医药与国药控股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其拥有优势的渠道,如二级以上医院及省会城市等。复星医药的自有药房则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由于这两个城市需要经过政府的距离限制审批,每个药房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与国药之间的竞争非常小。
“(复星医药的)零售药店也在转型。”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姚方表示,以香港的万宁、屈臣氏等作为模板,复星医药现在已经开出一些转型店,预计转型成功后,这部分销售和盈利能力还会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