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1-02点击量:438
5月1日,由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筹划十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破茧而出,进入实质操作阶段。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创业板最早将在今年8月正式开始交易。
从中国的历史看,资本市场的新兴事物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再分配。那么,对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创业板,将会对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以促进自助创新企业发展为“己任”的创业板,又将会带给高技术含量、大发展潜力的环保行业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近日,中国水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天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延生。
通过创业板上市 环保企业受青睐
创业板主要面向“两高六新”企业,即高科技、高成长性、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企业。孙延生表示,我国经过数年的探讨和研究推出创业板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企业的发展。
那么,对于以高技术含量、大发展潜力而著称的环保行业而言,创业板的出炉是否为环保企业上市“铺设”了一条捷径?
“环保企业作为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朝阳行业,无疑将成为创业板上市的受青睐企业类型,但这不意味着创业板上市是今后环保企业上市的主要途径。”孙延生说,“只要达到主板上市标准,同样可以申请在主板上市。”
孙延生表示,节能、清洁生产等环保技术以及具有技术含量、更清洁、更集约的发展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环保行业的融资特点与成长规律决定了其融资需求的旺盛,而单个企业的内部融资额及间接融资额都比较小,因此需要灵活性较强的快速融资模式。“创业板的出炉正适应了环保企业的发展需求,使其融资途径拓宽,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在市场预期的创业板首批挂牌企业候选名单中,凭借先进膜技术驰骋环保界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碧水源”)呼声极高。据了解,碧水源已筹备上市多时,由第一创业证券保荐,已符合中小板上市条件,同时又符合创业板对于“两高六新”的要求。那么碧水源是否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环保企业?
孙延生肯定,作为专业从事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应用的高科技公司,碧水源高新技术、轻资产、高成长等特点正“迎合”创业板的胃口。但他同时表示,在符合创业板硬件条件的企业中,还需要有一个选拔过程,即发挥市场化筛选的过程。在创业板上市要经过实质性审查,对企业未来成长能力的判断。任何企业上市均是要经过证监会的严格审批程序方能实现的。
创业板面临多重风险 或成热门赌场
“低门槛进入”规则决定了创业板的高风险。孙延生认为,创业板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较小的规模,尚不成熟的发展使其经营稳定性整体低于主板上市公司,经营可能大起大落甚至失败,隐含着较大的退市风险;其二则取决于高科技企业自身的技术风险,将高科技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劳务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受到许多可变因素以及难以估测的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存在出现技术失败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据一位长期在国内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的著名创投公司负责人透露,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投资公司热情不足;而PE还是希望在成熟的海外市场上市。
可见,面临多重风险的创业板,可能将成为一个热门赌场。
对此,孙延生表示,创业板更适合于具有成熟的投资理念、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的投资者。
创业板走市场化? 需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创业板发行上市被认为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大建树。据孙延生介绍,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球已形成40多家创业板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像美国纳斯达克、 英国AIM市场、韩国科斯达克市场等著名市场已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我国创业板与主板雷同的发行审批制度设计,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证监会负责创业板发审,就好像给这些高科技企业‘算命’。而创业板的公司多数为成长型公司,且成立时间很短,发审委怎样能够根据一个公司几年的成长,看出未来的成长前景?就好比看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如何能预测其未来十几、二十几岁的发展?”一些投资人士这样议论着。
于是不止一位市场人士建议,为何不将发行审批权利归还市场?在目前主板市场尚未能彻底市场化的前提下,在规模较小的创业板市场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实验,未尝不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方案。
对此,孙延生认为,强调市场化趋势,需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他说,中国经历现代市场经济磨练的时间还太短,在推行市场化的同时就不能不考虑许多中国所独有的“非市场化”的因素。关键要在“中国特色”与“市场化”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源远流长,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创业板上市的机会,依然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审批发行采取市场化即在监管方面除了政府之外,应该更多发挥中介结构的作用,评价和推出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依托。
所以,创业板市场化需要时间的推动,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摘自上海证券报)